在心理咨詢中經常會聽到某個來訪者前來尋求幫助:在家里面我整天都在付出,而他什么都不管。我每天做飯洗碗、拖地洗碗,燈泡壞了我去換,米沒了我去買,他就只知道出去喝得醉醺醺的,回來了還拿我出氣,你說這日子我該怎么過下去? 這個時候,心理醫生總是會想辦法讓她看到她家庭中的“犧牲者”與“放縱者”的存在。 毫無疑問,她是家庭中的犧牲者,特點是過度付出,雖然有怨有悔,但還是在付出,在照顧家庭,照顧丈夫,盡著一個妻子的責任,或者說他連丈夫的責任也一起盡了;而她的丈夫則是放縱者,特點是放縱自己,對什么都不管不顧。 很多家庭都會有這種關系存在,而且往往會走入一個循環:犧牲者越是付出,放縱者越是放縱;放縱者越是放縱,犧牲者也就越是付出。一方到達什么樣的一個水平,另一方也就會到達什么樣的水平。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基礎,相互影響。 犧牲者總有這樣的心態:他都這樣了,我不付出,我不多做一點,這個家還是家嗎? 放縱者總有這樣的心態:反正都有她去做了,我怎么樣也就不重要了。 這是一種責任的轉移,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循環。 一方面給犧牲者過多的壓力,另一方面也讓放縱者喪失了上進、努力的心。 在這種家庭關系中,犧牲者一直希望去改變放縱者,卻沒有看到自己對放縱者的縱容。如果犧牲者沒有停止縱容的話,放縱者是不可能會改變的。有人照顧自己,有人幫自己承擔責任,放縱者何必要去改變,讓自己變得辛苦呢? 所以,犧牲者必須先明白,去幫伴侶做他該做的事,去幫伴侶盡他該盡責任,跟你想改變他完全是南轅北轍。你承擔得越多,他放縱得也就越多。在他抱怨自己沒錢要你給他錢時,你完全可以拒絕;在他喝酒醉了睡大街時,你也沒必要去急著找他。你需要讓他承擔自己的責任,這是誰也不可代替的。 然后犧牲者需要看到更深的一層,雖然幫他盡責不是你的責任,你可以把這個還給他;但你縱容對方的行為,這就是你的責任了,這是你需要承擔的。 如果你選擇了繼續縱容他,那你就應該做好犧牲的準備,除非你覺悟了,能清楚地看到你們之間的模式,才有改變的可能。這個需要慢慢地去感受,而不是依葫蘆畫瓢,依葫蘆畫出來的瓢往往是只具有形式,而沒有內涵的。 你只有清晰地感受到,你們之間犧牲者和放縱者的關系,你能清楚地看到你們之間是怎么相互影響的,在這相互影響之中是否還有什么潛意識的東西在阻礙著你,你才能更好地改變。 廣州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心燈心理咨詢中心提醒您:如果您在婚姻、情感、家庭上遇到了問題,需要廣州心理醫生的幫助,您可以撥打我們的預約電話:020-29038776,或預約QQ:814815372,我們會給您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