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望,是對事物喪失了信心和斗志,發自內心的一種放棄期望和無可奈何的感覺。只是,絕望也有四種類型,不同的類型表現大相徑庭。這里我們把這四種類型介紹給大家了解,以便能夠更好的識別和幫助自己,還有身邊的人。
一、抑郁型絕望
抑郁型絕望有著生理的原因,也就是器質性病變。在對抑郁患者的研究中,能夠發現他們的大腦機制出現了明顯的改變,體內5-羥色胺分泌速度降低。而5-羥色胺的作用就是產生積極、愉快的情緒,能夠調節情緒、精力、記憶力、認知方式,甚至是人生觀和價值觀。抑郁型絕望的人,在生活中會表現得過于平淡,也沒有對未來的美好想象,他們缺乏想象和期盼,對自己有著強烈的攻擊、自責。而當遇到挫折的時候,就會很容易陷入絕望,故而會有很高的自殺率。如著名歌星張國榮的自殺就是抑郁型絕望。
二、失落型絕望
失落型絕望的器質性病變并不明顯,主要是外界的巨大壓力和內在的應對機制不成熟的背景下,所形成的絕望類型。這類人在生活中會有非常巨大的壓力,長期和壓力的斗爭導致了最終的身心疲憊不堪,在這個時候不愿再繼續面對壓力,從而產生的絕望。與此同時,他們也會對死亡產生憧憬和向往。如著名作家老舍的自殺就是失落型絕望。
三、臆想型絕望
臆想型絕望主要是社會性和虛幻性認知作用的結果,是基于自己所臆想出來的“事實”而產生的絕望。臆想型絕望的人會主觀臆想,往往會夸大自己的不幸,從而放大絕望的感覺。而這些臆想出來的“事實”往往是不真實的,只是他們內心的投射而已。他們所“看到”的世界并非是真實的客觀的樣子,因而他們總是陷入到自己的臆想中去,在他們來看,世界是那么的殘酷,那么的厭惡自己,沒有人喜歡自己,沒有人疼愛自己,最終帶著這種絕望把自己逼上了絕路。如著名演員翁美玲的自殺就是臆想型絕望。
四、疑慮型絕望
疑慮型絕望主要是生物性和虛幻性作用的結果,主要表現是被死亡的想法一直困擾,無法擺脫。疑慮型絕望的人,往往會認為死亡就是解脫。他們從厭世到輕生,總有其精神和心理因素的積累、社會和生理機能綜合作用。如著名詩人顧城的自殺就是屬于疑慮型絕望。
這就是四種絕望的類型,了解了這些類型,也就能更好地幫助自己和身邊的朋友。
作為廣州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,心燈提醒您,絕望的化解和治療需要專業的技巧,如果您發現身邊有人處于這四種絕望中,而自己又不能提供很好的幫助時,應盡快建議他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幫助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