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齡前孩子會經常出現說謊行為,有些人說,學齡前孩子分不清楚想象和現實的差異,所以其實他們并沒有說謊,他們只是說出了自己的想象。事實確實如此,不過我們也不可忽視,還有部分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被處罰。
學齡前孩子由于大腦沒有發育成熟,會出現分不清楚想象和現實的情況。一些孩子想象出來的東西,他會誤以為真實存在,比如鬼、各種怪物等。這種情形占了大多數。
不過,也有些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懲罰。他們說真話,卻被懲罰了,由于這些負性經驗,讓孩子面對父母的質問時,本能的選擇了說謊話,從而避開懲罰的情況。
面對這些情況,父母該怎么做呢?
首先,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分清真話和謊話。
學齡前孩子的生活充滿了想象,他們仿佛就活在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里,這時如果粗暴地阻止孩子想象,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。所以,在孩子還分不清想象和現實的階段,父母最好告訴孩子,誠實就是用語言敘述真實發生的狀況,說謊則是說了一件沒有發生的事情。這就夠了,這等于說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了一棵種子,我們要說真話,而不說謊話,即便他現在依然會說一些想象出來的事情,但請記住,這些對于孩子來說,是真話。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,想象的東西會逐漸減少,客觀的東西會逐漸增多。但不論怎樣,只要他說自己的真話,那就夠了。
其次,多鼓勵孩子說真話,少懲罰孩子。
學齡前孩子的想法比較對立,要么好,要么壞,沒有中間地帶。在他們的心中也認為,如果我做了壞事,父母就會不喜歡我,就會懲罰我。為了讓父母喜歡,為了讓自己不被懲罰,就會本能的采用說謊的方式。這時,要真正改變孩子說謊的行為,關鍵是父母。如果孩子說真話,而不會受到懲罰,或者被懲罰之后依然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意,那他又有何不敢說真話呢?說真話比說謊話需要更多的勇氣,而這勇氣的來源就是父母。建議父母發現孩子說謊后,先保持冷靜,別激動,更別說出或做出讓孩子害怕的行為,直接告訴孩子你觀察到的事實,例如“我看到你把床弄亂了,但是你說沒有,這就是說謊。”同時把注意點放在解決當下的問題,與孩子一起去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,而不要去懲罰孩子。這樣可以讓孩子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,也讓他們感受到,做錯事是可以彌補的,以此來增加說真話的勇氣。
專業的廣州心理咨詢機構——心燈心理提醒您,如果您在親子教育、孩子心理方面遇到了問題,需要廣州心理醫生的幫助,請撥打我們的預約電話:020—29038776,或預約QQ:841815372與我們聯系,我們會給您最專業的服務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