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生活中,經常聽到的就是“我沒有選擇,只能這樣。”
在心理咨詢中,經常聽到的就是“你說我該怎么辦?我現在沒有任何辦法了。”
這些話看似是真的沒有選擇,但仔細去推敲,其實是在此刻,他們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。第一個人選擇了“只能這樣”,“只能這樣”何嘗不是一種選擇?在“只能這樣”的背后,不是還有另外一種選擇“不這樣”,只是可能由于“不這樣”的結果太過于讓人難以接受,所以他選擇了“只能這樣”;第二個人的選擇是“聽咨詢師的話”,在“聽咨詢師的話”背后其實還有一種選擇“聽自己的話”,雖然“自己的話”可能只是一些無奈、悲傷、無助的聲音,但那也是一種選擇,只不過那種選擇讓來訪者難受,所以他選擇了“聽咨詢師的話”。
在生活中隨時都有選擇,每分鐘都在選擇,甚至于每秒鐘都在選擇,我選擇了這個時候呼吸,我選擇了這個姿勢,我選擇了這時候眨眼睛,我選擇了看這個方向,我選擇了瀏覽這篇文章,我選擇了繼續看下去,我選擇了忽略掉這個錯別字……
只可惜,大家都不知道自己一直在選擇。
只可惜,大家都覺得自己沒什么可選擇的。
只可惜,大家在能選擇的時候也沒能有勇氣去選擇。
選擇,意味著擔當,意味著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,不能把失敗的原因歸結于別人,不能把錯誤推給別人,這樣就可能會破壞自己的自戀,而這是很多人難以承受的。
這可不是開玩笑,人很多時候都很自戀的。
上個月中旬,我參加了考駕照科目二的考試——九選三,結果很不幸我沒考過。我是一個還算踏實的人,很久以來只要是認真準備的考試,都幾乎沒有出現過不過的情況,而這次出意外了。是的,我把它理解成一個意外。于是我找理由,應該是考試的時候儀器出問題了,我練習的時候從沒犯過的錯誤,考試的時候怎么會犯呢?而且還有另外一個考生跟我也是一樣的,在同一個地方被扣的分。
于是,在這種把責任推給儀器的基礎上,我的自戀保住了,我依然還是那個自信滿滿的我,回來的時候我給教練說,下次補考之前,我應該不用怎么練了吧?這次是儀器出的問題。我的心依然不允許把責任算在我的頭上。
這幾天做了一些夢,夢里面總是出現截然相反的兩個形象,一開始是高大威猛的,但很快的會變成渺小軟弱的。醒來后對夢一分析,自然也就明白了這層含義。
因為渺小軟弱,會讓我們的自戀受損,所以才需要以高大威猛的形象去生活,才需要不斷地維持住那種高大威猛的形象。
于是,頭腦中讓我想起了考駕照的事。
一個多月以來,我一直在回避這件事。補考費一直都沒去交,按理說4月初就可以安排補考的,現在20多號了依然沒有安排。我也沒問。心里面還是在排斥啊,不愿意面對自己的失敗。
不過此刻,當我覺察到這一點之后,我愿意去面對自己的失敗了,愿意承認真的是自己在考試中的失誤,導致了當時的沒通過。于是給駕校打了電話,去交了補考費,等著安排補考。
你看,這些事里面,包含了多少選擇。
而每一個選擇的結果,我都一直承擔著。
雖然最初的選擇保住了我的自戀,但同時也讓我又晚了一些拿到駕照。
我們并不是真的沒那么多選擇,試著去覺察下生活中的選擇,去觀一下選擇之后的結果,或許你就可以明白佛學的“因果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,你也就能開始了承擔,也就開始了成長。
就如同我那樣,能夠更坦然地面對自己渺小軟弱一些,心中的力量也有增加了一些。起碼現在沒有讓我那么無助的夢再出現了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