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系我們

              地址:
              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花城大道5號南天廣場龍庭閣2204室
              電話:
              020-29828882
              手機:
              18620599995
              郵箱:
              1389975276@qq.com

          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咨詢?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關于心理咨詢,大眾所知甚少。今天心燈心理為大家普及一下:什么時候需要心理咨詢?誰需要心理咨詢?心理咨詢意味著什么?本文觀點并非絕對的,也不是全面的,但可做借鑒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第一條原則是:誰痛苦,誰求助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舉個簡單的例子,比如,在一個家庭里,媽媽整天嘮叨,孩子感到不勝其煩。于是孩子受不了了:“媽媽,你應該去做心理咨詢。”而媽媽對此置之不理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在這個場景中,先別判斷是錯是對。媽媽嘮叨,可能是她自我調節的一種方式。這種方式媽媽自己很習慣,不習慣的是孩子。是孩子受不了媽媽嘮叨,但同時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應對,于是內心感到痛苦不堪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在這種情況下,相比起媽媽,孩子是關系中更痛苦的一方來求助,改變的動力其實是更強的,心理咨詢的效果也就會更明顯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也許有人會說,那孩子建議媽媽去做心理咨詢也是一種應對方式,為什么就沒有效果呢?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原因很簡單,媽媽沒有痛苦到要去做心理咨詢的地步,這種方式或許不是她最需要的。媽媽雖然天天嘮叨,但一個行為模式天天做,背后一定有其獲益的部分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比如,媽媽通過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互動,在這過程中也就慢慢緩解了自己的很多焦慮,并且與孩子保持連接。相比于心理咨詢,“嘮叨”使媽媽收益更大,于是對孩子的建議置之不理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所以,勸說他人去做心理咨詢往往作用不大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9.jpg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由此可以看出,心理咨詢的動力需要從一個人的內心出發:誰痛苦,誰求助,誰改變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第二條原則:痛苦是種內心體驗,外在很難衡量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我們到底痛苦到哪種程度?是還能忍受,還是不能忍受?是必須求助于外界還是可以自己消化?這個問題只有自己最清楚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心理咨詢的過程很看重一個人內心的體驗,在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做心理咨詢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痛苦的感覺是你在經歷著、體驗著,所以也就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它現在處在哪種程度上。有的人很相信“科學”,很愿意訴諸于各種各樣的量表,看一下自己的抑郁指數、焦慮指數等。但這些都只是輔助我們進行自我探索的工具。最終的判斷,以及做出決定是否求助于心理咨詢,還是要依據自己內心的體驗。

                理解自己內心的體驗,往往需要我們將自己沉浸其中。

                舉個例子,作家余華在寫《活著》的時候,第一稿是以第三人稱“他”來敘述故事的,但寫到一半的時候怎么也寫不下去了,然后他做了一個很重要的修改,把第三人稱“他”改成了第一人稱“我”,結果很順暢地完成了整部作品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   對于內心痛苦的體驗也是如此。

                   如果我們跳出感受去談論痛苦,經常是被卡住的狀態。把自己投入進去,才可能對內心的痛苦有更準確的理解和判斷。

                   那么,如何判斷內心的痛苦體驗是否到了要尋求專業幫助的程度呢?我們每個人對于痛苦的耐受都是不一樣的。不妨試著給自己體驗的痛苦程度進行排序。

                   例如:想一想你所經歷的事情當中最痛苦的那件,體驗它帶給你的感受,然后給這種感受打一個分數:10分。再想一件不怎么痛苦的事件,也去體驗它帶給你的感受,可能是3分,也可能是2分。依據這兩個分數,我們目前體驗到的痛苦程度就比較好判斷了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不建議大家到了10分的痛苦程度再求助于心理咨詢,因為到這時,我們已經經歷了太多的損耗。相比之下,8分可能就已經是需要尋求心理咨詢幫助的程度了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第三條原則:主動求助意味著主動改變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這一條原則談的是心理咨詢中的動機問題。心理學中,動機特指激發和維持個體的行動,并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動機在咨詢中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: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第一,激發功能,這就是之前提到的“誰痛苦,誰求助”。痛苦會激發一個人向外尋求幫助。而尋求幫助只是改變的第一步,心理咨詢要想有好的效果,我們也要在這之后做許多努力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這就涉及到動機的第二個作用:維持和調節功能。心理咨詢說到底還是需要來訪者做出改變的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改變如何發生?動機越強烈,改變的可能性越大。這其中,來訪者的主動性是很重要的。

                在醫學領域有一句話叫“醫不叩門”,意思是說醫生不會主動去敲開病人家的房門說:“來,我給你治病吧。”因為這樣很容易激起病人的防御心理,病人很可能會說:“我好好的,治什么病!”相似的場景也經常發生在勸別人去做心理咨詢的情況里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一些學生入門心理咨詢之后,會去建議周圍的朋友遇到心理困擾就去看心理咨詢,覺得心理咨詢一定能夠幫到他們。心理咨詢或許真的有幫助,但前提是這位朋友有動機去主動求助。這樣,在后續咨詢工作中,來訪者和咨詢師建立起的工作聯盟才夠牢固,來訪者才能夠真正從心理咨詢中獲益。

                   從這個意義上說,心理咨詢師反而是咨訪關系中相對被動的那一方。這種被動體現在,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,等待來訪者做好準備邁出第一步,做好準備做出內心的改變。當來訪者做好這樣的準備時,也就到了心理咨詢發生的“時機”。


            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

            關注微信公眾號

            客戶服務熱線

            18620599995

            在線客服
       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: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| 777国产盗摄偷窥精品0OOO|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|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|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|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|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|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|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|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|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漫画|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| 国产精品二区观看|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久久|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| 日韩蜜芽精品视频在线观看|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|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|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| 久久国产精品-久久精品|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手机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网站|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| 国产精品你懂得|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|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88|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|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|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第一页不卡| 精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|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|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|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|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|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|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|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| 亚洲国产精品成| 99爱在线视频这里只有精品|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|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