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院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:
一個本該上學的上午,父母帶著孩子去醫院,說孩子肚子痛,但不論醫生怎么檢查,驗血、驗尿、B超等各種手段用盡,就是找不出問題。仿佛孩子就是在騙人一樣。不過孩子也表現得很委屈,自己的肚子明明就很痛,還冤枉自己說謊,也是一臉有冤無處申的表情。
最終迫不得已,醫生建議父母帶著孩子去找心理醫生看看。一到心理醫生那里,心理醫生稍微詢問之后,就告訴父母,這叫做“學校恐怖癥”。并非是孩子在說謊,孩子會真的感覺到肚子痛,只是這是心理原因引起的,也就是心因性的,所以生理檢查查不出原因。這就好比剛剛做了肢體切除手術,裝上假肢的病人,也經常會感到曾經疼痛的地方即便在假肢上也依然疼痛一樣,這就是心因性的疼痛。
那什么是學校恐怖癥呢?學校恐怖癥是指孩子在面臨去學校時而表現出的焦慮、疼痛、不安、頭暈、胸悶、心悸、發燒等癥狀,經過主觀努力或客觀施加的壓力,任然無法改變,以此來回避上學行為,同時在醫院并不能查出生理性原因。學校恐怖癥多發于中小學生,大學生幾乎不會出現。通常6歲、11歲、14歲、15歲是高發年齡。中小學生中學校恐怖癥的發病率高達12.97%。
學校恐怖癥只是一個癥狀,背后的原因通常和學校、性格、家庭有關。
學校恐怖癥通常都會有明顯誘因,一般是在學校發生的應激事件。比如被老師責罵、體罰,被同學欺負、勒索,考試沒考好、作業沒有完成等等。這類應激性事件會讓軟弱,有逃避問題傾向,缺乏安全感、自信心的孩子感覺到無助,這些問題對于他們來說無法解決。同時在家里跟父母也溝通不良,父母對孩子不是溺愛,就是過于嚴格,這都會讓孩子倍受壓力,無助、恐懼的情緒無法釋放,最終導致了學校恐怖癥。
學校恐怖癥會有明顯獲益,即避免去學校,避免面對學校的問題。但這時潛意識層面的東西,所以父母和老師對孩子施壓、斥責、教育并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。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恐懼,更加的不知所措,更加的只能以各種癥狀來回避問題。
廣州心燈心理咨詢中心的張鴻飛老師認為,要想解決學校恐怖癥,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:
第一,找出學校的誘因,明確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么事情,是否真的不能解決。其實很多時候,孩子認為天大的事情,在父母、老師看來僅僅是些小事。孩子之所以會覺得不能解決,這個跟他們的社會閱歷、自身性格等有關。在找出發生的事情之后,父母、老師可以給予孩子支持、鼓勵,讓他們學著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,適當時可以給予一些額外的幫助。不過這幫助不宜過多,以免形成依賴。
第二,改善家庭氛圍和教養方式,對孩子不要太溺愛,過于溺愛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,缺乏獨立性,凡事都需要別人的幫助,難以獨自面對與處理問題;另外對孩子的要求也不要過于嚴苛,這會造成孩子的不自信,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,什么都不行,從而看低自己,發揮不出自己真正的實力,在遇到問題時產生出較多的恐懼和無助。
第三、幫助孩子完善性格。孩子正處于性格形成的關鍵期,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完善孩子的性格,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幫助孩子形成較好的安全感、自信心、獨立性、適應性、應變性、合群性、責任心、耐挫力等,提高孩子自身素質,增加對心理問題的“抵抗力”,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,讓孩子在學校,未來在社會更好的融入群體,贏在起跑線上。
如果您的孩子出現了學校恐怖癥,歡迎與我們聯系,我們會給您最專業的心理咨詢,更快、更好地幫助您孩子消除癥狀,完善性格,幫助您培養出健康聰慧的孩子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