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沉的天空落下了點點細雨,讓毫無準備的人們亂了手腳,當然,也有些人悠然地從包里拿出雨傘,從容打開。狂奔的、漫步的、屋檐下的、拼命往公交車里擠的,演繹了一幅生動的畫面。
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那公交車里面。
車廂里很擠,平時本就很多人的公交車,更因為這場雨迎來了更多的人,一些離家不遠平時走路上下班的,因為不愿淋雨而選擇了坐車,阿志就是其中一位。
真他媽的倒霉,阿志心想。要是這雨再晚十幾分鐘,我走路就可以到家了,偏偏這車里還這么多人。阿志嘆了一口氣,眉頭皺的很緊,似乎在表達著強烈的不滿。
這時,他突然感覺到他背后人的雨傘尖戳到他的腳了。還是很用力的那種,鉆心的痛感傳到了心里,這讓本來就很不爽的阿志更不爽了。
阿志想轉過身去瞧瞧這不長眼的人是誰,但無奈車廂里人太多,轉不了身。就在這時,車轉彎了,那雨傘尖的力度更大了,讓他差點忍不住叫了出來。如果不是顧慮到車里還有其他同事,他要保持自己的形象,他早就開罵了。
或者說,他心里咒罵的聲音早就通過嘴巴傳出來了。他忍著,他覺得等待會兒人少一點了,一定要好好說說后面那家伙,甚至他已經在心理想好了如何用最文明的語言讓那家伙下不了臺面。
第一個站到了,下了一些人,他終于能轉身了。他在心里感謝上天,覺得上天還是照顧他的,因為他家在下一個站,如果這時不能“批評”那不長眼的家伙的話,就沒機會了。
他夸張地轉過身,他需要借此來讓那家伙關注到自己,這樣自己才能更有力地說話。
然而,就在他轉身之后,猛然間發現,他后面的是一位盲人,而一直戳著他腳的,也并非是雨傘,而是盲人的拐杖。
這一瞬間,他的憤怒沒有了,他覺得腳也并沒有那么痛了。
發生什么事了?他的心情怎么就變了呢?同樣的力度戳到腳,為什么之前會很生氣,很痛,之后就消失了?這里面改變的是什么呢?
答案是想法!
心理學發現,真正影響我們心情和情緒的,并非是那些所謂的事件,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看法。
當我們能站在對方角度去看待問題,理解問題的時候,負性的情緒自然也就不見了。
故事中,即便那人不是盲人,而是一個老人、懷孕的人、丟了工作吃不起飯的人,也會是同樣的結果。
這就是包容,是接納。
很多時候,你的心情,和別人沒關,卻和自己的包容、接納這些想法有關。
版權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