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咨詢師朋友問我:“你的個人體驗進行了一百多次,有哪些時刻感覺到心理咨詢真有用?”
我說:“我沒有感受過‘心理咨詢真有用’,只感受過‘有時候還有點兒用’以及‘看來不是完全沒用’。”說真有用,過獎了。
提出那個問題的朋友,也在做個人體驗。她說:“好像沒有什么認知上的提升。”我說:“像我們這樣的聰明人,總是懂得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,我們需要的并不是改變認知吧?”然后她表示釋然多了。
皮了一下之后,我又想了想,似乎回憶起了一些心理咨詢有用的片段。
雖然很多書中探討了療效因子(如《團體心理治療》),我的導師也在做這方面研究,但具體到我個人,想起的都是一個個瞬間。
1.咨詢師的健康人格具有榜樣作用
我的咨詢師顏值普通,有時我會想:她知道自己不好看嗎?應該是知道的。
但是她好像并不介意,對此非常坦然,依舊該做什么做什么。
這么說,顏值也沒有那么重要,人無論美丑,都可以理直氣壯地活著。
咨詢師在這一點上,影響了我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。
2.真誠是有力量的
心理咨詢并不總能開開心心。
我跟咨詢師生過氣,心想:你明知給出這個解釋我會不開心,你還敢說,算你牛逼。
等我消氣了,開始覺得這個解釋有道理,并且相信咨詢師是個真誠的人。體驗到真誠的力量后,我也更愿意做個真誠的人。
朋友說:“這說明你們還挺匹配的,可能有的人就氣跑了。”沒錯,每個人需要的咨詢師不一樣。我需要的是,看到對方人格的力量。
3.學會不含敵意的堅決
我曾經(jīng)明確跟我的咨詢師說過兩次,她哪里做得不夠好。
她承認了確實做得不夠好的地方,對存疑之處也沒有否認,總之態(tài)度是:你可以說我不好,很高興你說了這些真實感受。
雖然我在理性上知道,合格的咨詢師不會攻擊來訪者,但是真的沒有被反擊,對我來說還是新奇的體驗。這讓我感覺到,表達不滿并不是多可怕的事,而是中性的。
如果不在內(nèi)心預期對方一定會被自己的不滿/反對/拒絕激發(fā)敵意,進而先用敵意保護自己,其實不含敵意的堅決是可以做到的。
這些思考寫出來顯得很長很繞,但其實都發(fā)生在瞬間。有過這種體驗之后,當我的來訪者說我不好時,我也不覺得那么可怕了。
4.語言把潛意識意識化
在我有很復雜的情緒時,會一口氣說一大段,然后忽然發(fā)現(xiàn):咦,原來我心中有這兩種矛盾的想法,之前如一團煙云的內(nèi)心活動,現(xiàn)在有了清晰的輪廓。
當一件事可以用語言表達時,它就沒有那么可怕了。語言,就像在漆黑的屋子里亮起一盞燈,讓人看到原來那個飄動的像鬼一樣的黑影,其實是一件衣服。
5.習慣不評價的態(tài)度
在心理咨詢中,不會評價一個人做的事對不對(除非真的很危險),而是會探討為什么要這么做,這么做的意義是什么。
比如我喜歡玩《絕地求生》,有陣子一天十局,最初我的態(tài)度是自我譴責:“你太不上進了,能不能干點有意義的事?”咨詢師的態(tài)度是:“你 為什么需要這個游戲呢?它可能對你是有意義的。”
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道理,那就試著體驗一下它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吧,結(jié)果又隨心所欲玩了幾天,就不那么想玩了。
或許潛意識想傳達給我的話是:“你需要純粹的快樂。”當我接收到之后,它已不需要用沉迷游戲的方式提醒我。
6.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引發(fā)思考
我的咨詢師提出過一些有價值的問題,現(xiàn)在我已經(jīng)忘了具體是什么,但是那種“咦,好像也可以這樣想”、“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那么簡單”、 “哦,原來是這么回事”的感覺,我還清楚地記得。
當我覺得咨詢沒什么收獲的時候,是這種記憶讓我保持了一周一次的頻率,直到下一個有所領(lǐng)悟的時刻到來。
7.通過他人認識自己
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,我們要把自己拋出去,撞上一些別的什么,反彈回來,才會了解什么是自己。
——山本耀司
以上是一對一咨詢,我還想寫寫團體。
團體很有趣的一點是,發(fā)現(xiàn)別人和自己多么不同,在對比中進一步認識自己是怎樣的人,并且了解另一類型的人怎么想。
比如我們的團體要結(jié)束了,大家對帶領(lǐng)者都很不舍,有人直接說:“我想抱住你的大腿哭。”有人假裝冷漠:“我想象我們的感情裝在骨灰盒里流向大海。”有人制造矛盾爭取更多的關(guān)注:“我覺得你不該這樣做,應該那樣做。”有人安慰自己:“沒關(guān)系,以后其它場合還會見面啊。”還有的人什么都不說,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畫圈圈,怎么邀請都不出來。
總之,關(guān)注每個人的不同表現(xiàn)非常有趣,能深深體驗到人心的參差多態(tài),也有機會在對比中想一想:“為什么我面對分離時是這種表現(xiàn),而不是那種表現(xiàn)呢?”
8.透過語言看到更深的動力
在團體中,如果每個人都真誠,很可能探索出語言背后的動力,這是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體驗。
比如有一次,團體中有好幾個人都想攻擊同一個人(就叫A吧),后來經(jīng)過一番真誠的交流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其實這種攻擊不是敵意,而是好奇。
我們都覺得A是個有趣、有生命力的人,想要了解她,跟她互動,就像看到個蹦蹦跳跳的氣球想戳一下,看看里邊有什么。
等所有人都理解了這種動力之后,我們表達希望被關(guān)注的愿望時會說:“你為什么只攻擊她不攻擊我?難道對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嗎?”
聽起來好變態(tài)啊,然而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能感覺到其中的真實。正是由于這樣的經(jīng)歷,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沖突,其實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樣,而是有豐富的內(nèi)涵,是認識真實的彼此的一次機會。
9.他人是一面鏡子
現(xiàn)實中我們因為恐懼、害羞、愛面子等原因,沒有辦法直接問別人對自己怎么看,但是團體是個實驗室,鼓勵成員求證他人對自己的看法。
比如A覺得別人都忽視了她,但是B告訴A,自己最關(guān)注的就是她;C害怕自己惹別人生氣了,但是D告訴她,自己覺得她非常有禮貌。還有我,害 怕自己說的東西沒用,浪費大家時間,但是其他組員告訴我,他們很期待我說話,因為我的觀點是他們沒有想到的。
團體可以幫人更客觀地認識自己,正視自己身上一直存在卻被歪曲地認知的那部分。
這有點像大象同時照很多面鏡子,有的鏡子照出了頭,有的鏡子照出了腿,有的鏡子照出了尾巴,拼在一起,我們知道自己是這樣一只象。
10.堅持說明一切
當語言無法表達清楚時,行動就是真實意愿的體現(xiàn),所謂“用腳投票”就是這個意思。我在心理咨詢中從來不遲到,堅持了一百多次,并且還在繼續(xù)。從這一行為來看,心理咨詢還是有用的。
發(fā)現(xiàn)心理咨詢有用的瞬間,對新手咨詢師有什么好處呢?
首先,這讓我感覺到希望——看來我的職業(yè)是有意義的。
其次,也讓我感到一陣輕松。
我的個人體驗持續(xù)了兩年多,中間咨詢師出了國,休了產(chǎn)假,從線下變成視頻,還有時差,總之存在客觀困難。
我的咨詢師在這種情況下保持了長程個案的穩(wěn)定,算是很有能力了。然而像她這樣優(yōu)秀的咨詢師,讓我把心理咨詢繼續(xù)下去的動力也只是“有時還有點兒用”,那么作為一個新手咨詢師,我完全不必要求自己時時刻刻讓來訪者感到心理咨詢很有用,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發(fā)現(xiàn)心理咨詢有用的瞬間,對來訪者又有什么好處呢?
或許這可以成為來訪者堅持下去的動力,在感到失望、憤怒、迷茫,甚至想要離開的時刻,還抱著一絲希望,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,和咨詢師一起探索,或許會帶來新的進展。
版權(quán)所有 © 2025 廣州心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備案號:粵ICP備2020114672號-1